羊痘是痘病毒科中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也是對羊群危害較大的傳染性疫病,典型癥狀是皮膚上呈現丘疹、水泡、膿皰和結痂。這一病癥在羊群中發病率最高可達80%以上,病死率最高也可達到25%~50%,尤其是在初春時期,羊痘更是頻繁高發,因此養殖戶一定要注意加強防治工作,以下幾種方法一定要牢記。
治療
對于良性的病例,一般只需要加強護理,選用青霉素、鏈霉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,或在飼料中拌入30%的脫霉素原粉,就可有效預防繼發感染。而對于惡性的病例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可直接在皮下或肌肉注射康復羊的血清,每公斤體重一毫升即可。
注意
針對病羊皮膚或粘膜上的痘泡和病灶,可選用1%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充分的沖洗,最后涂抹紫藥水或碘酊等消毒藥物,若病羊痘較多且已經出現繼發感染時,可以用頭孢噻呋鈉或磺胺嘧啶鈉等抗菌藥物進行肌內注射。一旦發生羊痘后,就不可注射羊痘疫苗,但可以注射羊痘免疫血清。
預防
羊痘高發期通常為冬末春初,由于天氣寒冷或飼料不足、營養不良等因素都可能會觸發病癥,潛伏期平均為6~8天。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在春季注意防寒保暖,預防天氣變化和雨淋等應激刺激,同時注意保持圈舍的清潔衛生和干燥,每月中旬用25%的草木灰水或20%的石灰水進行一次消毒。不論羊只大小,每年初春都要注射一次疫苗。
此外,新購入的羊只也要在指定場所管理,在隔離觀察確認健康后才可混群飼養。一旦羊群中出現羊痘就要對病羊及時進行隔離,并對羊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。